第一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1 在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 ,消防联动控制器能在3s内发出启动信号。
> 2 若消防联动控制器在 10s内未收到受控设备的反馈信号 ,启动总指示灯和相应受控设备的启动指示灯应闪亮。
> 3监管报警信号是具有监管功能的集中控制器接收除火灾报警 、故障信号 、联动控制信号之外的其他输入信号时 ,应在 100s内发出的报警声 、光信号。
> 4在供电线路泄漏电流大于500mA时 ,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宜在其下一 级 配 电 柜 ( 箱) 设 置。
> 5直接手动控制单元 ,每个操作按钮分别对应 一个 启动指示灯和 一个 反馈指示灯, 分别用于提示按键状态及显示设备运行状态。
> 6在高层建筑的避难层中 ,每隔20m应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
> 7 消防电话总机能呼叫任意一部消防电话分机,并能同时呼叫至少两 部消防电话分机。
> 8收到消防电话分机呼叫时 ,消防电话总机应在3s内发出呼叫声 、光指示信号,显示消防电话分机的呼叫状态 ,声信号应能手动消除。
> 9 在收到消防电话总机呼叫时 ,消防电话分机应在3s内发出声 、光指示信号。
> 10在进入应急广播状态后 ,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在 10s内发出广播信息 ,而且声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不能被改变。
> 11 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在 100s 内发出故障声、光信号。
> 12当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监视区域内烟参数符合报警条件时 ,探测器设置的红色报警确认灯应点亮 ,并保持至被复位 。确认灯点亮时 ,在其正前方 10m 处,光照度不 超过 50Lx的环境条件下,应清晰可见。
> 13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响应阈值不应小于0.5dB 。
> 14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在光路被快速遮挡时 ,应在60s内发出故障报警信号或火灾报警信号。
> 15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发生故障时 ,应在 100s内输出故障报警信号 , 点亮故障指示灯。
> 16标准报警长度大于3m的光纤光栅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和线式多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应能指示故障感温元件的部位或分区。
> 17集中控制器的历史信息包括火警信息 、故障信息 、反馈信息 、操作信息等 ,最多能记录 999 条相关信息,存满后新事件产生时覆盖最早的事件。
> 18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的历史记录信息包括报警时间、报警部位 、复位操作、消防联动设备的启动和动作反馈等信息 ,存储容量不少于10000条。
> 19采用减光率 为0.4dB的减光 片 (注意不是0 .9dB) 遮挡光路并尽可能靠近线 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接收器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不应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 20将减光率为 10.0dB的减光片 ,置于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光路中 ,并尽可能靠近接收器 ,观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显示状态和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状态。
> 21 用减光率为11.5dB的减光片遮挡探测器的光路,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应发出故障信号, 同时故障确认灯点亮。
> 22对可恢复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终端盒 0.3m以外的部位 ,使用可产生不低于 设定动作温度环境 的专用检测装置 (如热水)持续对一段标准报警长度 (1m) 感温 电缆 进行加热。
> 23 、30s 内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红色报警确认灯点亮 ,火灾报警控制器显示相关火灾报警信息。
> 24火灾显示盘在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故障信号后3s内发出故障声、光信号 ,指示故障发生部位,黄色故障总指示灯点亮。
> 25没有报脏功能的火灾探测器 ,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清洗保养 ;产品说明书没有明确要求的 ,应每2年清洗或标定一次。
> 26 在消防控制室用消防电话总机与所有消防电话分机、消防电话插孔互相呼叫与通话,消防电话总机同时呼叫不少于两部消防电话分机。
> 27在扬声器正前方3m处 ,用数字声级计测量应急广播声压级 。 一般情况下 ,测 试声 压级不应小于65dB , 且不应大于115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在其播放范围 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 15dB。
> 26进行消防电话总机 , 复位 、 自检操作 ,观察2Min, 系统应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 27进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 ,复位、自检操作 ,观察 2Min, 系统应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 28火灾报警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 1.5~1.8m , 其靠近门轴 的侧 面距墙不应小于0.5m ,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 面0.1~0.2m。
> 29 点型火灾探测器在探测区域内 ,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 。
> 30 点型火灾探测器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到顶棚上宜居中布置 , 感温火灾探测器的 安装间距不应超过 10m ,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 , 探测器至端墙的距 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1/2。
> 31 点型火灾探测器距墙壁 、梁边及遮挡物不应小于0.5m , 据空调送风口最近边的水平 距离不应小于1.5m, 距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0.5m。
> 32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0.6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应至少设置一只探测器。
> 33火灾探测器宜水平安装 ,当确需倾斜安装时 ,倾斜角不应大于45 。
> 34当探测区域的高度不大于20 m时 ,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1.0m。
> 35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100m。
> 36相邻两组探测器光束轴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m。探测器光束轴线至侧墙水平距 离不应大于7m , 且不应小于 0.5m。
> 37在顶棚下方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至顶棚距离宜为0.1m, 探测器至墙壁距离宜为1~1.5m 。
> 38每个防火分区或楼层应至少设置一只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应设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
> 39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
> 40当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底边距地高度宜为 1.3~1.5m , 且应有明显标识。
> 41 每个报警区域内的火灾警报器的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 15dB , 且不应低于60dB 。
> 42 当火灾警报器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 ,底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 2.2m 。
> 43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设备的总数不应大于32 点。
> 44 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电压控制输出应采用直流 24V。
> 45需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的消防设备,其联动触发信号应采用两个独立的报警触发装置报警信号的“ 与”逻辑。
> 46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投入应急状态的启动时间不应大于5s。
> 47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 1Q ; 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Q 。
> 48 消 防应 急广播 系 统应 与 火灾声警报器分 时交替工 作 。可采取 1次 火灾声警报器 播放、 1次或 2次消防应急广播播放的交替工作方式循环播放。消防应急广播的单次语音播放时间宜为 10~30s, 火灾声警报器单次发出火灾警报时间宜为8~20s
> 49 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 在 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 每个扬声器 的额 定 功 率不应小于3W;
> 50 客 房设 置 专 用扬 声 器 时 , 其 功 率 不 宜 小 于 IW。
> 51 应急广播扬声器数量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25m , 走道末端到最近的扬声器的距离不应大于 12.5m 。
> 52 当扬声器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应大于2.2m。
> 53消防电话总机应安装在消防控制室 ,落地安装时 ,设备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0.2m;
>54 消 防 电 话 分 机 和 消 防 电 话 插 孔 , 采 用 壁 挂 方 式 安 装 时 , 其 底 边 距 地 (楼)面 的高度宜为 1.3-1.5m;
> 55 在避难层中, 消防电话分机或消防电话插孔 的安 装间距不应大于20m。
第二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1湿式系统适用环境温度为4~70℃的场所。
> 2干式系统适用环境温度低于 4℃或高于 70℃ 的场所。
> 3 闭 式 喷 头 的 公 称 动 作 温 度 通 常 高 于 环 境 最 高 温 度 30 ℃。
> 4 常 用 的 闭 式 喷 头 有 公 称 动 作 温 度 68℃ (色标为红色)、93℃ (色标为绿色)的玻璃球喷头。
> 5 末端试水装置动作放水或喷头因火灾高温烟气动作喷水,出水压力不低于0.05 MPa。
> 6湿式报警 阀开启 ,水力警铃动作并应在5~90s内发 出报警铃声 ,水力警铃 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05MPa,且距水力警铃3m 远处警铃声强不应小于70dB。
> 7最不利点做末端放水试验 时 , 自放水开始至水泵启动为止 , 时间不应超过 5min。 如为火灾发生自动启泵时 ,消防水泵应在 55s 内投入正常运行。
> 8 为 检 测 系 统 侧 管 网 的 严 密 性 , 气 压 维 持 装 置 、 控 制 盘 、 空 气 供 给 装 置 三者之 间 相 互 配 合使用 , 将 系 统 侧 管 网 气压 维 持 在 0.03~0 .05MPa。
> 9机械应急启动时 ,应确保消防水泵在报警后5min 内正常工作。
> 10 干式系统的供 气 管道采用钢 管 时 , 管径不宜小于15mm; 采用铜管时 ,管径不宜小于10mm。
>1 1 水 平 设 置 的 管 道 宜 有 坡 度 , 并 应 坡 向 泄 水 阀 。 充 水 管 道 的 坡 度 不 宜 小 于2% , 准工作状 态不充水 管道 的坡度不宜小 于4%。
> 12 公称直径大于或 等于100mm 的 管道 与顶板 、墙面 的安装距离不 宜小于200mm。
> 13 当 管 道 的 公 称直 径 等 于 或 大 于50mm 时 , 每 段 配 水 干 管 或 配水 管 设置 的 防晃支 架不应少于 1 个 ,且 防晃支 架 的 间距不宜大于 15 m。
> 14 竖直安 装 的配水 干 管 除 中 间用 管 卡 固定外 ,还应在其始端和终端设 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 ,其安装位置距地面或楼面的距离宜为 1.5~1.8m 。
> 15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加设套管,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体厚度,穿过楼板的套管 其 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 ; 穿过卫生间或厨房楼板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 饰地面 50mm, 且套管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
> 16配水干管、配水管应做红色或红色环圈标志。红色环圈标志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 ,间隔不宜大于4m , 在一个独立的单元内环圈不宜少于2 处。
> 17配水管两侧每根配水支管控制的标准流量洒水喷头数量 ,轻危险级 、 中危险级场所不应超过8只 。 同时 ,在 吊顶上下设置喷头的配水支管 ,上下侧均不应 超过8只 。严重危 险级及仓库危 险级场所均不应超过6只 。
> 18 当梁 、通风 管道 、成排布置 的 管道 、桥 架 等 障碍物 的宽度大于1.2m时 ,其下方应增设喷头;
> 19采用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和特殊应用喷头的场所, 当障碍物宽度大于0.6m时, 其下方应增设喷头。
> 20 自 动 喷 水 灭 火 系 统 应 有 备 用 洒 水 喷 头 , 其 数 量 不 应 少 于 总 数 的1% , 且 每种 型号均不得少于 10只。
> 21 湿式系统不宜超过 800只 ,干式系统不宜超过 500只。
> 22 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最高与最低位置洒水喷头 ,其高程差不宜大于 50m。
> 23报警阀组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距室内地面高度宜为 1.2m ; 两侧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 正面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 1.2m ; 报警阀组凸出部位之 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 .5 m 。
> 24水力警铃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 0.05 MPa, 应设在有人值班的地点附近或公共通 道的外墙上;与报警阀连接的管道,其管径应为20mm, 总长不宜大于20 m; 且距水力警铃 3m远处警铃声强不应小于70dB。
> 25干式报警阀组安装完成后 ,应向报警阀气室注入高度为50~100mm 的清水。
26充气连接管接口应在报警阀气室充注水位以上的部位,且充气连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 15mm
> 27在水流指示器入口前设置控制阀时 ,应采用信号阀 ,与水流指示器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300mm。
> 28 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洒水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 ,其他防火分区、楼层均应设直径为 25mm 的试水阀。
> 29末端试水装置的出水 ,应采取孔口出流的方式排入排水管道 ,排水立管宜设伸顶通气管,且管径不应小于75mm 。
> 30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有标识 ,其安装距地面的高度宜为 1.5m。
> 31 消防水泵应在消防水泵房内设置流量和压力测试装置,且每台消防水泵出水管上应设置 DN65 的试水管,并采取排水措施。
> 32湿式报警阀组水力警铃应在5~90s 内发出报警铃声。
> 33用声级计测量水力警铃声音强度 ,距离水力警铃3m处 ,警铃声压级不应小于70dB。
> 34干式报警阀组因为没有延迟器,故水力警铃应在 15s内发出报警铃声。
> 36在干式系统测试过程中 ,在打开末端试水装置后 ,测量系统充水时间不宜大于1min。
> 37测试完成后,需将配水管道内的水排尽,在报警阀气室注入高度为50~100mm的清水,并恢复配水管内气压,使系统恢复至正常工作状态。
第三章其它消防设施
> 1.排烟风机应能满足在280℃高温环境中连续工作 30min的要求。
> 2 排烟防火阀是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的管道上 ,平时呈开启状态 ,火灾时当排烟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动关闭。
> 3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能在15s内 联动开启该防火分区的全部疏散楼梯间 、该 防火分区所在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各一层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 压送风机。
> 4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能在 15s内联动开启该防火分区的全部疏散楼梯间 、该 防火分区所在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各一层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常 闭式加压送风口。
> 5 当发生火灾后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 15s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 排烟 阀 、排烟口 、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 ,并在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 、空 调系统。
>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活动式挡烟垂壁60s内挡烟垂壁开启到位。
> 7当采用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的控制方式时 ,自动排烟窗应在60s 内或烟气充 满储烟仓前开启完毕 。 当通过温控释放装置启动时 ,释放温度应大于环境温度30C且小于100 °C。
> 8稳压泵的设计流量宜按消防给水设计流量的1%~3%计算,且不宜小于 1L/s 。
9当采用气压水罐时 ,其调节容积应根据稳压泵启泵次数不大于15次/h计算确定 ,但有效容积不宜小于 150L 。
> 10 消防电梯距电梯层门入口水平距离不大于2m , 高度在地面以上1.4-2.0 m 之间的位置。
> 11 温控释放装置周围温度达到(73±0.5)°C , 防火卷帘依靠自重下降。
> 12应急照明控制器接收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警信号后 ,应在3s内发出系统自动 应急启动信号 ,控制应急启动输出干接点动作 ,发出启动声光信号 ,显示并记录系 统应急启动类型和系统应急启动时间。
> 13 消防电梯前室如设有挡水漫坡 ,应无破损 ,高度为4~5cm 。
> 14 消防电梯的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² ,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
> 15建筑消防设施应每年至少检测一 次 ,检测对象包括全部系统设备 、组件等。
> 16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
> 17防烟楼梯间的余压值应为40~50Pa , 前室 、合用前室的余压值应为25-30Pa。
> 18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10m/s。
> 19消防设备末端配电装置 ,挂墙安装时 ,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3-1.5m ,落地安装时 ,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0.2 m 。
> 20地下式消火栓顶部进水口或顶部出水口应正对井口 。顶部进水口或顶部出水口 与消防井盖底面的距离不应大于0.4m, 井内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并应做好防水措施。
> 21室内消火栓管道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加设套管 ,套管长度不应小于墙体厚度 或应高出楼面或地面50mm 。
> 22室内消火栓栓口的安装高度应便于消防水龙带的连接和使用 ,其距地面高度 宜为 1.1 m 。
> 23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应按①接口、 ②本体、 ③连接管、 ④止回阀、 ⑤安全阀、⑥放空管、 ⑦控制阀的顺序进行。
> 24 消防水泵接合器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 15-40m 。
> 25墙壁式消防水泵接合器 ,其安装高度距地面宜为0.7m 。与墙面上的门 、窗 、孔、洞的净距离不应小于2.0m, 且不应安装在玻璃幕墙下方 。
> 26地下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 ,应使进水口与井盖底面的距离不大于0.4 m ,且不应小于井盖的半径 。
> 27气压水罐安装时其四周要设检修通道 ,其宽度不宜小于0.7m, 消防气压给 水设备顶部至楼板或梁底的距离不宜小千0.6m。
> 28稳压泵在1h内的启停次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不宜大于15次/h。
> 29安装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 ,应在一个相关探测器报警后下降至距地面1.8m 处停止。
> 30疏散指示标志灯安装高度距地面不大于1m时 , 凸出墙面或柱面最大水平距离不应超过20mm。
> 31 方向标志灯底边距地面的高度应小于1m, 当安装在通道转角处时 ,标志灯与转角处边墙的距离不应大于lm。
> 32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运送担架 、病床等的消防电梯 ,其载重量不应小于1000kg 。
> 33 消防电梯的额定速度一般不超过4.5m/s。
>34 消防电梯从消防员入口层到消防服务最高楼层的运行时间不应超过 60s 。 35设 有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流量开关或消防水泵出水干管压力开关的 ,消防水 泵应能在2min 内自动启动。
>35末端试水装置开启5min 内应能自动启动消防水泵。
> 36室内消火栓栓口的静压不应大于1.0MPa , 超过则应采取分区供水措施。
>37室内消火栓栓口的动压不应大于0.50MPa ,当大于0.70MPa时必须设置 减压装置。
> 38 高层建筑 、厂房 、库房和室内净空高度超过 8m 的民用建筑等场所 ,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35MPa; 其他场所 ,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25 MPa。
> 39最不利点处消火栓栓口的静压:
>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不应低于0.10 MPa ,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应低于0.15MPa;高层住宅、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多层公共建筑,不应低于0.07 MPa;
> 多层住宅不宜低于0.07 MPa;
> 工业建筑不应低千0.10MPa;
> 当建筑体积小于20000m时 ,不宜低于 0.07 MPa;
> 当采用稳压泵稳压时 ,最不利点处水灭火设施在准工作状态时的静压应大于 0.15 mpa。
来源:消防安全笔记
现在咨询,优惠更多!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