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消防给水设计都要结合相关规定来制定和修改,消防给水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疏忽大意的话,则会造成消防设计审核通不过;谨慎认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消防给水设计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周边市政管网无论是枝状还是环状,能提供给某小区(厂区)的市政消防给水流量大致在12~45L/s之间(市政管网管径≥DN200时可取45L/s,管径DN150时可取28L/s,管径DN100时可取12L/s)。
2. 市政管网接入点处的最低压力应在0.20MPa以上(否则很难满足最不利室外消火栓处的最低压力要求)。
3. 从市政环状管网的两条不同的市政干管上引出两条进水管供入某个小区(厂区)才能算两路消防供水。
4. ≤27m的住宅建筑(一栋或多栋),其室外消火栓=15L/s,其室内消火栓=5L/s,可不设置消防水池和高位消防水箱。室内可按相关规范设置干式竖管及室内消火栓(一股水枪充实水柱即可),每条竖管底部可在室外设置一个消防车供水接口。室外消火栓管网可布置为枝状,从市政管道接入一条管并设置按间距120m布置室外消火栓;当一个室外消火栓按保护半径150m可将一栋或多栋全覆盖保护时,设置一个室外消火栓即可。当市政消火栓按保护半径150m可将一栋或多栋全覆盖保护时,则不用设置室外消火栓。
5. 当市政管网接入点处的最低压力在0.35MPa以上,且二层(或单层)建筑物(一栋或多栋)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0L/s时,可不设置消防水池和高位消防水箱。
5.1 室外消火栓管网可布置为枝状,从市政管道接入一条管并设置按间距120m布置室外消火栓。
5.2 室内消火栓可直接市政供水:仅供单栋且室内消火栓数量≤10个时,可从市政管道接入一条管,栋内按枝状布置;当供两栋及以上的,敷设在室外的室内消火栓管道应环状,从单根市政供水管上接入两条进水管接向该环状管网,某栋建筑室内消火栓数量≤10个时其室内管网可枝状,否则环状。
6. 除上述第4第5点的情形外,均需设置消防水池,室内外消火栓管网均需布置为环状,根据东莞供水现状一般不考虑消防补水。设计建议采用室外消防给水尽量市政直供,室内消防用水按火灾延续时间全部储存。
7. 室内消火栓布置
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满足同一平面(包括设备层)有两支消防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的要求;消火栓栓口动压应≥0.25(0.35)MPa,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10(13)m;在管网的最高处设置有自动排气阀。室内消火栓应首先设置在楼梯间及其当前层休息平台,其次设置在便于消防队员接近的地点例如前室、走道等明显易于取用的位置,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计入使用数量),屋顶设置带有压力表的试验消火栓。
8. 可一支消防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任何部位的建筑
8.1 建筑高度h≤24m且体积V≤5000立方米的仓库;
8.2 建筑高度h≤54m且每单元设置一部疏散楼梯的住宅,注意剪刀楼梯算两部楼梯;
8.3 人防工程的体积很小的功能场所;
8.4 跃层住宅和商业网点,消火栓宜设置在户门附近,条文说明中言及住宅户内跃层或商业网点的一个防火隔间内是两层的建筑均可视为是一层平面。
9. 消防水池及高位消防水箱在设计时由于强条较多,应特别注意并在大样图中能体现或加以说明:
9.1 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共用水池时,应采取确保消防用水量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
9.2 消防水池的出水管应保证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能被全部利用;
9.3 应设置溢流水管和排水设施,并应采用间接排水;应设置就地(及消防控制中心或值班室)水位显示装置,同时应有最高和最低报警水位;
9.4 消防水池应设置通气管,通气管、呼吸管和溢流水管等应采取防止虫鼠等进入消防水池的技术措施;
9.5 高位消防水箱应执行相关规定,但当采用防止旋流器时应根据产品确定,不应小于150毫米的保护高度;
9.6 高位消防水箱进水管的管径应满足消防水箱8h 充满水的要求,但管径不应小于DN32,进水管宜设置液位阀或浮球阀;
9.7 高位消防水箱进水管应在溢流水位以上接入,进水管口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高度应等于进水管管径,但最小不应小于25毫米,最大可不大于150毫米;当进水管为淹没出流时,应在进水管上设置防止倒流的措施或在管道上设置虹吸破坏孔和真空破坏器,虹吸破坏孔的孔径不宜小于管径的1/5,且不应小于25毫米。但当采用生活给水系统补水时,进水管不应淹没出流;
9.8 高位消防水箱溢流管的直径不应小于进水管直径的2倍,且不应小于DN100,溢流管的喇叭口直径不应小于溢流管直径的1.5倍~2.5 倍;
9.9 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管径应满足消防给水设计流量的出水要求,且不应小于DN100;出水管应位于高位消防水箱最低水位以下,并应设置防止消防用水进入高位消防水箱的止回阀;
9.10 高位消防水箱进、出水管应设置带有指示启闭装置的阀门;
10. 屋顶杂物房、设备房、工具间请标明无可燃物,并配置灭火器,当他们的总面积超过屋面面积的1/4时,应设置室内消火栓及喷淋(有必要设置时)等系统。
11. 当消防水池在下,消防泵房在上时,为保证消防水泵能自灌吸水,消防水泵应采用XBD型长轴深井消防泵,不能再采用同步排吸式消防水泵。XBD型长轴深井消防泵的吸水叶轮在其长轴的底部,绘图时应按其外形绘制,不要再按普通离心泵的画法。
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必背数据!
1.湿式系统适用环境温度为4~70℃的场所。
2.干式系统适用环境温度低于4℃或高于70℃的场所。
3. 闭式喷头的公称动作温度通常高于环境最高温度30 ℃。
4.常用的闭式喷头有公称动作温度68℃(色标为红色)、93℃(色标为绿色)的玻璃球喷头。
5.末端试水装置动作放水或喷头因火灾高温烟气动作喷水,出水压力不低于0.05 MPa。
6.湿式报警阀开启,水力警铃动作并应在5~90s内发出报警铃声,水力警铃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05MPa,且距水力警铃3m远处警铃声强不应小于70dB。
7.最不利点做末端放水试验时,自放水开始至水泵启动为止,时间不应超过5min。 如为火灾发生自动启泵时 ,消防水泵应在55s内投入正常运行。
8.为检测系统侧管网的严密性,气压维持装置、控制盘、空气供给装置三者之间相互配合使用,将系统侧管网气压维持在0.03~0.05MPa。
9.机械应急启动时,应确保消防水泵在报警后5min内正常工作。
10.干式系统的供气管道采用钢管时,管径不宜小于15mm;采用铜管时,管径不宜小于10mm。
11.水平设置的管道宜有坡度,并应坡向泄水阀。充气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2%,准工作状态不充水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4%。
12.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00mm的管道与顶板 、墙面的安装距离不宜小于200mm。
13.当管道的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50mm时 ,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的防晃支架不应少于1个,且防晃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15m。
14.竖直安装的配水干管除中间用管卡固定外 ,还应在其始端和终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其安装位置距地面或楼面的距离宜为1.5~1.8m。
15.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加设套管,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体厚度,穿过楼板的套管 其 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 ; 穿过卫生间或厨房楼板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 且套管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
16.配水干管、配水管应做红色或红色环圈标志。红色环圈标志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 ,间隔不宜大于4m , 在一个独立的单元内环圈不宜少于2 处。
17.配水管两侧每根配水支管控制的标准流量洒水喷头数量 ,轻危险级、中危险级场所不应超过8只。同时,在吊顶上下设置喷头的配水支管 ,上下侧均不应超过8只。严重危险级及仓库危险级场所均不应超过6只 。
18.当梁、通风管道、成排布置的管道、桥架等障碍物的宽度大于1.2m时,其下方应增设喷头;
19.采用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和特殊应用喷头的场所,当障碍物宽度大于0.6m时, 其下方应增设喷头。
20.自动喷水灭水系统应有备用洒水喷头,其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每种型号均不得少于10只。
21.湿式系统不宜超过800只,干式系统不宜超过500只。
22.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最高与最低位置洒水喷头,其高程差不宜大于50m。
23.报警阀组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距室内地面高度宜为1.2m ; 两侧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 正面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2m ; 报警阀组凸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
24.水力警铃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05 MPa, 应设在有人值班的地点附近或公共通道的外墙上;与报警阀连接的管道,其管径应为20mm, 总长不宜大于20m; 且距水力警铃3m远处警铃声强不应小于70dB。
25.干式报警阀组安装完成后,应向报警阀气室注入高度为50~100mm 的清水。
26.充气连接管接口应在报警阀气室充注水位以上的部位,且充气连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5mm。
27.在水流指示器入口前设置控制阀时,应采用信号阀,与水流指示器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
28. 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洒水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 ,其他防火分区、楼层均应设直径为25mm的试水阀。
29.末端试水装置的出水,应采取孔口出流的方式排入排水管道 ,排水立管宜设伸顶通气管,且管径不应小于75mm 。
30.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有标识 ,其安装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5m。
31.消防水泵应在消防水泵房内设置流量和压力测试装置,且每台消防水泵出水管上应设置DN65的试水管,并采取排水措施。
32.湿式报警阀组水力警铃应在5~90s内发出报警铃声。
33.用声级计测量水力警铃声音强度,距离水力警铃3m处 ,警铃声压级不应小于70dB。
34.干式报警阀组因为没有延迟器,故水力警铃应在15s内发出报警铃声。
35.在干式系统测试过程中,在打开末端试水装置后 ,测量系统充水时间不宜大于1min。
36.测试完成后,需将配水管道内的水排尽,在报警阀气室注入高度为50~100mm的清水,并恢复配水管内气压,使系统恢复至正常工作状态。
来源:消防安全笔记
现在咨询,优惠更多!
合作单位: